最近,全球最大的中國純國債ETF在新加坡發行并上市,吸引了大量的外國投資。它不僅已成為新加坡最大的ETF,而且突顯了人民幣資產在人民幣升值和中國經濟增長的背景下已成為全球機構關注的焦點。
南方東英吸金超10億美元成為全球最大中國純國債ETF
|
總部位于深圳的中國南方資產管理公司的子公司南方東英宣布,工銀南方東英富時中國國債指數ETF已成為全球最大的純中國政府債券ETF。自該ETF于9月21日上市以來,外資持續流入,目前資產規模已超過10億美元。該ETF以富時中國國債指數為基準,直接投資于中國在岸債券市場。
根據該機構的數據,作為首只直接在中國國內債券市場上投資于新交所上市的ETF,該ETF的規模超過了SPDR在新加坡上市的海峽時報指數ETF、ABF新加坡債券指數基金以及日興新元投資級企業債券ETF,成為了在新加坡注冊的最大ETF。
南方東英指出,該年管理費為0.25%的ETF抓住了人民幣資產需求上升的契機。疫情爆發后,受中國經濟穩定復蘇,人民幣升值以及富時羅計劃在2021年10月將中國政府債券納入富時全球國債指數等共同因素的推動,海外機構投資者對中國國債“非常感興趣”。 該ETF吸引了包括日本、韓國、澳大利亞和東南亞在內的亞太地區的投資者,以及美國的投資者。大部分資金來自大型機構的長期資產配置計劃,一些家庭財富管理機構和高凈值投資者也參與其中。
中國債券市場吸引全球關注
目前,中國在岸債券市場已成為全球投資者的重要市場,總規模已達到15萬億美元,僅次于美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債券市場。
根據中國外匯交易中心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外資機構在中國銀行間市場的交易總額為33.2萬億元,同比增長88%。今年前9個月,外資累計持有銀行間市場債券的資金為7191億元。在過去的幾年中,外國資本繼續流入中國在岸債券市場。截至2020年8月,外國機構持有的中國在岸債券超過2.8萬億元人民幣(4000億美元),是2015年持有債券數量的四倍。
今年,旨在進一步開放包括債券在內的金融市場的措施已得到頻繁實施。9月,發布《關于境外機構投資者投資中國債券市場有關事宜的公告(征求意見稿)》,以進一步便利境外機構投資者對人民幣債券資產的配置。 此外,《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和人民幣合格境外機構投資者境內證券期貨投資管理辦法》將QFII和RQFII規則合二為一,放寬準入要求,擴大了境外機構投資者的投資范圍。
在這種情況下,繼中國債券被納入巴克萊全球綜合指數(BBG)、摩根大通全球新興市場多元化指數(GBI—EM)之后,富時羅素(FTSE Russell)于今年9月宣布,中國債券將于2021年10月納入富時世界國債指數(WGBI)。根據市場估計,WGBI的全部納入將為中國債券市場引入約1500億美元的指數追蹤基金。在完成對三大主要全球指數的納入之后,預計它將吸引約3200億美元進入中國在岸債券市場。
業內人士指出,與全球債券市場相比,我國今年的債券收益率要高得多。根據數據,中國10年期國債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為3.1083%,而美國10年期國債指數的年化收益率為0.6868%。此外,人民幣升值也增強了我國市場的吸引力。而中國在岸債券與全球債券之間的相關性較低,可以使投資者的投資組合更加多元化。
(來源:金投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