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因為新冠疫情的爆發,各行各業都受到了不同的影響,但醫療健康行業卻逆勢起飛,受到了一二級市場資本的熱捧。在日前舉辦的第八屆中國創投高峰論壇之醫療健康研討會上,創投機構、產業基金、醫藥企業等代表就當下熱門的投資話題進行了分享和討論,從創投機構角度,建議投資應該回歸理性。
“今年行業的確很熱,很多項目投資機構蜂擁而搶,但毅達資本堅持只做自己看得懂的業務。”毅達資本合伙人薛軼在討論會上表示。
|
他結合過去6年毅達資本大健康產業投資事業部的經驗布局,投資方向仍以制藥和醫療器械為主,同時布局一些有特色的醫療服務企業。投資階段基本上以成長期項目為主,兼顧初創期、成熟期以及PIPE投資。已經布局的幾個熱門公司領域包括創新藥和CDMO、分子診斷、可視化醫療、臨床服務,未來還將繼續在公共衛生相關領域,新一代診斷技術,以及大健康產業鏈的進口替代方向進行深入挖掘。
他強調,近兩年毅達資本也在探討整個醫療板塊的投資,未來隨著一二級市場在注冊制背景下的加速融合,投資邏輯也在發生變化,部分產業看頭部上市公司,部分產業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部分產業看產業的深度整合。傳統一級市場投資機構跨市場的投資布局會越來越多。
在具體投資中,薛軼表示,用更長的時間維度去跟蹤和陪伴企業、關注創業者的企業家精神、創業者對于臨床需求和行業方向的認識水平以及企業的持續研發能力都是投資時重點考量的要素。同時他也對創業者提出幾點建議,首先,企業對于主業的專注度非常重要,謹慎多元化發展;其次,在注冊制時代更應關注核心業務的成長和加大研發投入,不必過分在意短期利潤的波動;其三,企業的實控人要花更多時間在人才隊伍建設和企業文化、戰略規劃上,這是一個企業能夠保持長期競爭力的重要基礎,最后要重視企業的內生性增長,完善企業內部持續創新和增長的動力。
美年大健康產業基金創始合伙人、總經理陳毅龍則認為,大健康產業出現了一些新的趨勢,從短期而言對于行業是沖擊,中期會起到推動作用,長期來看是機遇。疫情推動了醫療行業的數字化轉型,直接促進了互聯網醫療行業的快速發展,但是他同時也提出,其中存在的一些問題,比如線上醫療商業流程的復雜性,產品的非標性和支付剛性,疫情后能否留住用戶是一大考驗;此外整個產業法規還不完善,諸如患者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等細則還需逐步完善。
同時,陳毅龍也認為,疫情帶來以下領域的機遇。第一,公共衛生的基礎設施;第二是病毒類、防疫類、IVD診斷行業;第三,高品質的預防診斷、健康管理和醫療服務、健康大數據還有在線醫療等產業的機會。
華潤三九董秘周輝則側重分析了整個疫情對于醫藥行業的影響。她總結為四個方面。首先,基層醫療在疫情中發揮了比較重要的防控作用,作為整個國家的公共衛生體系的重要補充,未來基層的診療地位會有提升,同時投入也會增加,對于基層醫生的診療能力也會有更多關注和提升方面的具體舉措,分級診療也會加快推行。第二,醫療數字化加速發展,改變終端格局。從醫療終端來看,疫情期間常規門診中斷,依托互聯網醫院提供醫療服務,醫療服務線上化將加速,而零售終端,電商,O2O成為防疫、慢病產品采購的重要渠道,發展迅猛;第三,消費者健康意識增強,未來圍繞著健康管理的全周期,圍繞診療的全鏈條,會出現很多新入口和新賽道,從也角度來說,要優先考慮布局;第四,醫保承壓之下,商業保險成重要補充。
而其中也帶來四方面的機會。周輝認為,首先醫療資源的加速下沉和上浮,下沉主要指沉淀到基層醫療機構,上浮主要是診療服務線上化;第二,醫療線上化和零售線上化整合成一站式的服務,從問診到購藥送藥一站式的服務帶來的機會;第三,新的入口和新的流量帶來的機會;最后,商業健康險未來有更好的普及,同時也會帶來大量的高價值的用戶。
(來源:.證.券.時.報)